在1500MPa超硬金剛網的生產和使用中,有些客戶會注意到一個現象:即便是按照同一生產標準制造的網面,不同部位的磁性大小也會有差異。甚至在同一張網的不同區域,用磁鐵測試時的吸附感受也不完全一致。這并不是質量問題,而是與不銹鋼絲材的加工工藝密切相關。
不銹鋼絲在拉拔過程中的磁性變化
不銹鋼,尤其是奧氏體不銹鋼(如304、316等),在原始狀態下幾乎沒有磁性。但在拉拔成型的過程中,金屬的內部結構會發生變化。冷加工會使部分奧氏體結構轉變為鐵素體或馬氏體,這些組織具有磁性。
因此,在拉拔過程中,不銹鋼絲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磁性。這種磁性強弱與拉拔速度、變形程度以及工藝參數有關。
退火處理對磁性的影響
通常,在拉拔完成后,會通過退火工藝對不銹鋼絲進行消磁處理。高溫退火可以讓金屬晶格結構恢復穩定,從而減少甚至消除冷加工產生的磁性。但退火效果并不是絕對均勻的,不同批次、甚至同一軸絲材的不同位置,消磁程度也會略有差別。
超硬金剛網與普通金剛網的區別
普通金剛網生產過程中,一般會經過完整的退火處理,因此其磁性差異相對較小。而1500MPa超硬金剛網在生產時為了保留高強度,需要避免高溫退火,因為高溫會降低絲材的硬度和抗拉性能。
也就是說,超硬金剛網在硬化后幾乎沒有經過高溫消磁化處理,因此保留了更多冷加工產生的磁性。這使得它在不同位置、不同批次之間的磁性差異更容易被察覺。
一軸絲材內的磁性差別
即使在同一軸不銹鋼絲上,長度可能達到幾萬米,中間段與兩端的加工狀態也會存在細微差異。有時中間部分的磁性會更大,有時則相反。這種差別在編織成網面后,會在磁鐵測試中表現出來。
如何正確看待磁性差異
對于超硬金剛網來說,磁性差異是生產工藝導致的正常現象,并不代表材質不達標。判定不銹鋼網質量,應該依靠化學成分分析(如光譜檢測)、力學性能測試(如抗拉強度)、耐腐蝕性能等指標,而不是僅憑磁性判斷。
我們的建議
如果客戶對磁性敏感,應提前解釋磁性差異的原因,避免誤解。
在銷售和宣傳中強調:磁性大小與材質優劣無直接關聯。
對需要高耐腐蝕性的項目,重點推薦316或316L材質,磁性差異雖仍存在,但防銹性能更穩定。
總結
1500MPa超硬金剛網磁性大小不一,是由于拉拔過程中金屬結構轉變,以及未進行高溫退火消磁化造成的。這種現象在行業內普遍存在,不影響材質和性能。理解這一原理,有助于客戶正確判斷產品質量,并更安心地選擇合適的金剛網產品。
